創新學術傳播與未來大學圖書館的定位與因應之道 -- 淡江大學「大學競爭力與圖書館價值」研討會報導系列二

淡江大學「大學競爭力與圖書館價值」研討會報導系列二

【整理撰文●台灣國際資訊整合聯盟協會‧李紹迪】

由於網路的興起,資料的儲存與取用不再像舊時那樣困難,因此,當我們在看大學競爭力與未來圖書館的價值時,就不能不先來看看未來的學術傳播發展走向。在淡江大學的「大學競爭力與圖書館價值」研討會中,邀請了淡江大學資訊與圖書館學系黃鴻珠教授以「創新學術傳播與未來大學圖書館的定位與因應之道」為題,明白揭示了未來大學圖書館的方向。


(淡江大學圖書館提供)

黃教授以荷蘭的兩位大學圖書館館員繪製的創新學術傳播示意圖為例,表示從中可以清楚看見學術傳播從探索查詢、資料分析、成果撰寫、文獻出版、推廣傳播到認證評鑑等六大面向中,從傳統到現在已經大大的不同。更引用OCLC對於學術紀錄演化的報告,表示圖書館在傳統中收錄的文獻成果僅是其中一小部分環節。現代的研究者在學術成果發表之前,已經有很多的數據或紀錄發布在網路上,而文獻出版之後的討論和更新資訊,更是龐大的資訊來源,然而這些卻都不在現在圖書館的掌握之中,如何讓後人可以輕鬆地以前人資料為基礎開展研究,面對學術資源日趨情境化的趨勢,圖書館員必須認真的思考與應變。



由於資料從紙本走向數位化、出版形式的界限越顯模糊、數據的再利用特性以及資料供應鏈必須重整的趨勢下,黃教授認為,館員必須體認收集資料只是基本功,要讓資料服務使用者,甚至和使用者產生連結、變成一個緊密的社群,圖書館才真正發揮了它的偉大價值。

黃教授特別從七大方向為與會者整理了學術傳播蛻變的特性:

1. 內容格式多元化,正式與非正式出版並行
除了研究成果之外,數據的收集也是很重要的一環。黃教授指出,不光是科學期刊,現在連人文社會科學都有以數據為主的期刊發表,由此可見數據的重要性。

2. 呈現方式多樣化
學術紀錄從文字、數據、甚至連文獻影響力、影片、連結等都是呈現的方式,甚至作者的資訊、資料庫的引用、社群媒體的曝光等。黃教授以此勉勵與會者,重新檢視圖書館中的機構典藏,讓典藏和外界的資訊產生關連性。

3. 出版流程一體化
現在的出版流程已經將撰寫、審稿、出版與傳播結合在一起,作者對於自己的研究成果發表擁有更多自主權。

4. 動態出版模式
現在的學術出版已經不像以前一樣只有一種固定的版本,而是隨時在動態更新,以因應優化的研究方式或是更完整的研究數據呈現。連NISO都針對期刊版本更新等相關內容及形式加以規範。

5. 典藏作業的改變
大學圖書館已經不是唯一的典藏單位,典藏的機制除了圖書館專業人員之外,更包含作者自己的參與,以及和其他系統之間的交互作用。

6. 傳播模式走向OA化
歐洲各國已經訂下了OA2020計畫,韓國與印度也相繼表態支持與加入,儘管費用和品質還是讓大多數館員疑慮,但是不可忽視的是這已經是世界的趨勢。黃教授特別呼籲台灣的館員應該也站出來,響應這樣的計畫。

7. 識別方式權威化
因為講求情境式的學術研究環境,因此對於研究數據、文獻、作者等等的權威控制就很重要,包括DOI、ORCID等,都可以發現這些是目前發展的趨勢。

面對這樣的改變,黃教授引用OCLC的研究報告表示,身為大學圖書館館員,更要有全區域、全球化、系統化的觀念,貢獻的釐清、仔細的分工、以及掌握互惠的原則。鼓勵館員不要只是研究人員背後那收集和提供資料的一雙手,更應該要加強對數位科技知識的了解與吸收,加入並參與整個研究及教學過程,發揮圖書館員的真正價值。

參考資源:
淡江大學66週年校慶暨圖書館新總館落成20週年研討會:大學競爭力與圖書館價值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