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意精彩 榮耀生命— 臺灣大學圖書館陳雪華教授專訪



臺灣大學陳雪華教授在任職圖書資訊學系已26年,在圖書館擔任館長也已進入第七年,她笑稱自己是圖資系最資深的專任教授。走過世界各國融合多國經驗、跨領域的知識拓展,她的確有很不一樣的歷程故事,陳教授從去年主動爭取做大一的新生導師,有點像帶孫子的心情寵學生,她期待她的熱情可以帶給新鮮人更多的憧憬來成就圖書資訊的專業。臺灣大學圖書館的成員也大部分來自圖資系畢業生,同仁間彼此是師生、學長姊與學弟妹的關係,有非常好的信任基礎,在熟悉的老師引軍下,發揮高素質的學術圖書館功能。

信任的團隊帶出創意火花
經過兩年的組織改造運籌,陳館長引領圖書館組長們重新思考未來圖書館在館藏深化、服務精進、人力資源、建築空間、以及資訊科技運用上要發展的新思維,重新擬定工作職掌,透過審視要履行的工作規範各種組織分工與人力配置,她鼓勵工作輪調,讓組長們都站在館長的高度去客觀規劃圖書館的組織編制,重新訂定出來的組織分配,特別設立校史館營運組與學科服務組來針對校園內各種重要歷史資源和學科服務做更貼切的服務。


腦力激盪在臺大圖書館中展現很漂亮的創意,好比「食指大動」是推廣電子書slogan,「HELP講堂」訴諸參考活動的活化與衍生應用,新生活動營隊中館員有效動員和近幾年創意電影的拍攝、新的e-Corner空間來自館員的創意活化走道空間,圖書館各項推動方案在臺大總是做得有聲有色。許多有趣的創意來自年輕的館員們,陳教授以館長的位階,她站在一旁為學生們喝采、加油打氣,有了團隊中的支持,我們看到創意滿天下。今年夏天,圖書館為了鼓勵年輕世代的原創動力,還辦了一場「夏日點子會」,打破組織行政中top down的運行,要button up,讓年輕的同仁們坐在一起發想,在圖書館想要發展的主體或任務下發想,館長和主任門負責奉茶和點心,鼓勵自由的創意與火花,為圖書館的下一步創造思考,最後再由主管們來組成任務小組,選擇可以實踐的點子做成工作創意思考來源。這個過程除了有趣,也凝聚的團體共識。如目前正在推展的高密度書庫,將會採用夏日點子會的新觀點來規劃方案。陳教授非常激賞這樣的運作,師生的融洽更令人稱羨。

學研成果豐碩分享
臺灣大學居於臺灣研究與學術單位之首,在這幾年教育部邁向頂尖計畫與科技部補助人文社會科學圖書計畫的挹注下,館藏量成長極快,有幾年甚至達到一年增加20萬冊的數量,目前館藏已達 400萬冊。臺大圖書館的編目館員之編目能量與專業素養也是臺灣的大學圖書館中首屈一指的,擁有最完整的作者人名權威檔案,是圖書館走向未RDA化資源分享來很重要的中文作者編目資源。

TAIR在臺灣的機構典藏已凝聚了很好的經驗,上百家學術與研究機構圖書館都受益,藉由MIT Dspace的在地化,典藏機構的文獻,同時也建立很好的規範,提供使用單位來擷取文獻收錄的依歸,近幾年兩岸的共建共享會議中,也將成果分享給港澳大陸等學術機構,提升學術資源典藏在研究機構內的重要性。陳雪華教授和陳光華更進一步做了e-Research的研究,將data curation 作為機構典藏或校園學術資料庋用做了先行研究。對於研究者而言, research data的彙集與收藏,可以降低科研費用,站在研究機構的立場,如果可以典藏research data,增加data再利用,又可以防止學術研究作偽,一舉多功能。國際間學術期刊已經注意到學研數據的重要性,有些期刊會要求作者在投稿時,要求繳交data set,美國的NSF計畫也要求申請計畫人員要有data management plan,強迫性的留下研究的raw data已成為趨勢。在陳教授的觀點,主流研究領域的數據大多有全球性或區域性的組織進行資料典藏,她在意的是校園內非世界主流的學科,鑽研的教授退休後,數據資料就消失了。圖書館如果可以對這些數據資料徵集與處理,會對資源保存會有相當的貢獻。但是這樣的想法在國內尚不具風氣,學研上的配套措施不完備,做研究的教授在繁忙的研究教學工作中,沒有足夠的動力來分享data。如果有機會能和學校研發處與計算中心來一起執行,學術認同和學術考核都有相呼應制度,就會有績效和成果。

臺灣學展演繽紛有成
臺灣大學前身是臺北帝國大學,當時日本帝大共計九所,七所在日本,兩所在海外,一所在首爾,另一所就在臺灣。臺灣做為日本南進的據點,日本有計畫性的在地方上蒐集各種資料,在日據時期的田野踏查資料有很多都典藏在臺灣大學,而在光復後的圖書館藏是47萬冊,臺大圖書館的藏書量已大幅超過當時其他圖書館典藏數量,在臺灣學的研究典藏內容可以說獨步全臺。

話語到此,陳教授開心分享近期來訪的事件,是來自琉球放送電視臺的「琉球之石」節目採訪,是探討琉球文化為主題的節目。起因在1935年臺北帝大的小葉田淳教授前往琉球沖繩縣立圖書館抄寫琉球相關史料,手稿都放在臺大圖書館。琉球在二次大戰期間受戰火影響,珍貴的檔案資源盡毀,在沒有歷史記載流傳像是失根的文化,後來發現臺大擁有當年的大部分史料,琉球大學不斷的派員來參訪做研究,琉球非常感謝臺灣大學做的好事,琉球放送為了這些故事來報導。另外琉球大學還共同與臺大出版「琉球關係史料集成」,具實記載了1719-1866年(清朝康熙至同治年間)的中琉外交關係。翻開書本內中日序文記載兩地的連結滿溢。保存文化資產一直是圖書館責無旁貸的任務,多走了一哩路,臺灣大學保存了琉球文化,也永續了琉球的文化生命。

在大學圖書館的任務都以教學研究為主,如果行之有餘力,文化保存也是必要的任務之一,臺大這些年產出非常多重要的數位典藏計畫都來自其重要的歷史庋藏,如淡新檔案是臺大的鎮館之寶。同時也對於近代臺灣的文化產出收藏也不遺餘力,如當代作家王文興、白先勇、林文月、齊邦媛、桂文亞都紛將手稿捐給臺大。這些稿件來源除了是館員們透過不同管道徵集,有不少是來自作家或者捐贈者是看到臺大圖書館員專業的態度深受感動,館員小心翼翼處理典藏,作家們想到手稿可以被善待與珍藏,無不慷慨捐出。

另一個感人的故事來自臺北帝大時代日籍教授國分直一教授的後代,國分直一為當時的人類學教授,在戰後將許多在臺灣所做的人類學文獻、研究與考古資料都帶回日本,其後代了解文物在地方上的價值與意義,全數捐回給臺灣,臺大用船運貨櫃將資源運回臺灣後,不僅僅整理資源,還舉辦研討會,同時邀請國分直一當時好友金關丈夫(臺北帝大醫學院教授)的後代也來參與,金關教授的後代也是人類學教授,非常認同臺大的做法,也因循國分的腳步,把金關丈夫畢生所蒐集的圖書資源全數捐獻給臺灣。這樣相互良性影響,讓屬於臺灣的第一手研究更集中,特別是在海外徵得臺灣的資源是非常難能可貴的,因為這些都不是有錢可以取得的資源。

文物大搶救的任務就像吸引力法則一樣,走在路上的陳教授,都會碰到資源的牽線。她前一陣子在路上剛好碰到胡歐蘭教授,胡教授引介陳教授到一位謝教授家,謝教授家汗牛充棟的資源是謝教授早年參加農耕隊的紀錄,著實為農業外交史的一手資料。謝教授夫婦到圖書館參觀,看到圖書館中關於臺灣蓬萊米之父磯永吉的資料被善待和有系統性保存,相當感動,謝教授決定將其資源全數捐贈臺大典藏。館員的專業牽動文化的傳遞的故事在臺灣大學比比皆是,更多的感動可以參閱每一期的臺大圖書館館訊都記載了不同的文化情,看到圖書館專業怎麼為圖書館、典藏和文化做出不同的知識火花。

有意義的人生榮耀上帝
陳雪華教授在圖資系和圖書館館務經營上,有許多跨學門和跨國間的資源整合作為,她謙稱所有的整合都是水到渠成,因為圖書館系改名的計畫在胡述兆教授擔任系主任時就開始,但未能成功。她正逢數位典藏計畫的參與,和資訊工程、人類學系等系的教授共同主持計畫,有機會和跨領域教授合作,在申請改名的過程中,很容易把理念與大家溝通,將圖書館與資訊結合成為共識達成目標。而知識管理學程也是在因緣際會中,結合資訊工程、資訊管理、工商管理、以及圖書資訊共創跨領域的學程。這個學程剛開始時,其入門課程(知識管理概論)就有13位教授共同授課。在扮演整合的過程中,她的熱情造就學門間合作,也讓她大開眼界,受到刺激與啟發,從中獲得很多知識與令人鼓舞的動力,進而促成更多系所與圖書資訊學合作與前進的可能性。 (本文依據陳雪華教授實際訪談,林孟玲整理撰稿,陳雪華教授審稿)

【採訪撰稿林孟玲】

留言